图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优化定位拓新局,教育部 " 回眸 2022" 系列发布第三篇—— 2022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微言教育转载《中国教育报文章》,回顾对职业教育而言这不平凡的一年: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相继出台,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深化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筑牢了 " 四梁八柱 "。
明确职教定位,从 " 层次 " 向 " 类型 " 转变
回望 2022 年,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2 年 5 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标志着以立法方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为推动职业教育从 " 层次 " 到 " 类型 " 转变提供了法律保障。12 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指明了前进方向。
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 " 谋业 " 转向 " 人本 ",近年来,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幅增长;多个省份建立职教高考制度,2022 年,中职毕业生有约七成选择升学,全国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 32 所,首届职业教育本科生顺利毕业,被授予学士学位。
此外,覆盖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专科和高等教育本科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初步形成,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 " 纵向贯通 " 的目标。
落实产教融合,转型升级步入新阶段
文章明确,目前,中职、高职院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 1000 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国职业院校共开设 1300 多个专业,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启动实施,到 2025 年将有累计不少于 500 所职业院校、1000 家企业参与项目实施,累计培养不少于 20 万名现场工程师。
我国职业教育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职教助力区域方面,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举措,正在成为职教工作的亮点与重点。在全国范围内,经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积极推进,已认定了 21 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各地培育了 4600 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
国际交流方面,2022 年 8 月,我国举办了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大会同期成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举办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形成 " 会、盟、赛、展 " 的国际交流合作新范式。
此外,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如期举办,倡议加强职业教育合作共同应对国际变局;" 一带一路 " 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探讨通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继续推广 " 中文 + 职业技能 " 教育,不断完善 " 鲁班工坊 " 建设标准,为合作国培养大批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加强内涵建设,系统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2 年,国家在制度上、标准上、师资上,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平台。
2022 年,"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 上线,汇聚数字教育资源 654 万条,提供在线课程近两万门,覆盖 600 个职业教育专业,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数字化 "1+5" 体系。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 年版)》,教育部修订发布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也基本完成;
根据新时代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教育部修订通过《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国家部署实施了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和 " 双高计划 " 中期绩效评价,为办好类型教育提供坚实支撑;
2022 年 11 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3 年底 80% 以上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到 2025 年底达标比例提高到 90% 以上,明确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的目标任务,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真正落实职普地位同等重要。
这一年,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和 " 双师型 " 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通知》,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德技双馨、创新协作、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发布《关于做好职业教育 " 双师型 " 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从师资队伍建设层面更好支撑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发布《职业教育 " 双师型 " 教师基本标准(试行)》,启动 " 双师型 " 教师分级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