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教育于 1999 年成立,前身为中泰桥梁,主营桥梁钢结构业务,于 2021 年 3 月上市。2021 年,八大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认购中泰桥梁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当年 7 月,公司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文华学信,开始向教育行业转型。此后公司分别于 2021 年收购北京海淀区凯文学校、2021 年收购朝阳区凯文学校,并以国际教育为主营业务。
2021 年 2 月,八大处控股与海国投签订了《股权托管协议》,将其持有的公司 172,519,294 股股份对应的股东权利委托给海国投,自此,凯文教育的控股股东由八大处控股变更为海国投。北京海淀区是中国教育高地,拥有在全国范围内领先的基础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然而作为海淀区国资委下属唯一的教育类上市公司,近两年凯文教育却连续亏损。在营收大幅下滑以及盈利不及预期的困境中,去年公司把目光投向了炙手可热的职业教育领域,寄希望于在大股东的支持下扩大招生范围、提升公司口碑,同时扩大收入规模。
营收利润均延续下滑趋势
回溯往年业绩可以看出,凯文教育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堪忧。公司近年来营收及净利润波动较大,已连续两年亏损。2021 年和 2021 年,由于疫情影响,其营收出现大幅下滑,并且每年亏损超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利润仍延续了下滑趋势,营收由去年同期的 1.98 亿元降至 0.60 亿元,归母净利润由 -0.35 亿元扩大至 -0.54 亿元。
凯文教育以国际教育为主营业务,拥有两所位于北京市的 K12 国际教育学校,即北京海淀凯文学校和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此外公司还有职业教育业务以及包含艺术、体育、科技培训在内的素质教育业务。
分产品来看,目前贡献主要收入的是教育服务业务和培训业务两个板块。上半年,其主营业务教育服务收入下滑严重,实现营收 4706 万元,同比大幅减少 74.77%;培训服业务实现营收 1107 万元,同比微增 2.10%;租赁业务实现 162 万元,同比增长 592.06%。
公司营收大幅下滑主要由两个原因导致。其一,报告期内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公司二季度素质教育线下培训业务的开展受到影响,素质教育线下培训业务培训收入相比一季度有所下降。
其二,此前公司的教育服务业务收入主要为 K12 学校收入和餐饮收入,但受民促法实施条例政策影响,自 2021 年 9 月 1 日起公司不再将两所凯文学校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导致此业务收入大幅收缩,收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公司称,本报告期内完成了两所凯文学校举办者的变更,将两所凯文学校的举办者变更为北京海国教投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教育服务业务的收入来源变为公司向两所学校提供校园资产运营租赁、品牌许可、教育咨询服务、体育场馆运营和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
对于未来的业务模式,凯文教育内部人士表示,公司未来业务重点是探索轻资产运营模式," 一方面,公司将实现素质教育板块与国际学校板块互动。另一方面,公司将以自建校和合作办校服务输出双模式,努力开拓轻资产服务输出,不断增加在校人数 "。
凯文教育剥离两个学校导致营收骤减的同时,盈利能力也十分堪忧。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 -11.96%,较上年同期的 13.69% 由正转负。其中教育服务业务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 28.52 个百分点至 -11.67%;而培训业务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 13.89 个百分点至 -8.12%,还是未能转正。
由于业绩不断下滑,凯文教育开始拓展新业务以扩大自身规模。职业教育已成为教育行业的新风口,公司显然不愿错过这个机遇。
德勤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职业培训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21 年受疫情影响,专业技能类培训有所受限,但市场仍保持增长,规模达 6505 亿元,预计未来三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增速将达 12% 左右,2023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9029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