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这两年我国教育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职业教育,就不得不提到瑞士这个国家。瑞士的职业教育制度非常完善且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中世纪的师徒制。1884年瑞士颁布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对职业培训学校等机构提供资金支持;1930年,瑞士就颁布了首部《联邦职业教育法》。经过多次修改,2004年,《联邦职业教育法》再次修订,正式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划分为两个系统,是欧洲第一个法律层面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国家。
这个立法明确了职业教育培训是瑞士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选择职业教育的瑞士人可以在学习实践中得到职业技能,也可以通过考核得到相应的高级职业文凭。
今年5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已经实施,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性工程,不仅取得了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而且获得了空前力度的推进。
如此早就将职业教育立法纳入高等教育范畴的国家,如今其国内的职业教育成果如何呢?可以说,瑞士职业技术教育为本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立下赫赫功劳。
不止是我国,在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也处在改革和发展期,那么瑞士的成功模型又有何经验可借鉴呢?
意外哦
初中毕业后瑞士三分之二的学生
会进入职业学校或者成为学徒工
提到瑞士的职业教育,最值得一说的是它的“双轨制”,也就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选择专注于学术型的普通高中或进入职业培训学校。
瑞士大多数州实行11年制义务教育,两年幼儿园加九年小学、初中学习完成以后,只有少于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升入普通的文理高中,另外三分之二的学生会进入职业学校或者成为学徒工。也就是说,在高中教育阶段选择职业教育的人占了更大的比重。
一般来说,这种根据爱好和擅长分流的职业方向指导,从小学5年级以后就开始了。每学年收到成绩单时,学生们都会同时收到一张有关三个主要学科的学业能力评估报告。在德语区三个主科分别是德语、数学和法语。学生按学业能力分成适应学业方向的文理班和适合职业教育方向的实科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初中生们除了日常的学习之外,还要参加各种职业选择活动,包括听学校的职业指导课、参加职业博览会、参观专业职业竞赛、到各种实际工作单位体验工作日等,来选择喜欢的职业方向。
收入不低哦
职业教育不是成绩对比后的“较差选项”
也不是低收入蓝领的职业代称
在瑞士进入普通文理高中需要一定的学习成绩门槛,相对来说进入职业学校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成绩要求相对要弱一些。但是整体来说这个双轨制分流无关成绩和学习能力,主要还是按照学生自己的爱好和擅长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来分流。不少成绩优异的孩子选择不上普通高中而选择职业教育。
我认识的一位住在巴塞尔的华人妈妈,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而且很有主见,两人都是选择了职业教育而不上普通高中。总的来说瑞士社会对职业教育看法非常正面,不少企业高管和国会议员是职业教育出身。
瑞士职业分得非常细致,每行每业都有相对应的职业培训。就连屠夫也是培训上岗的。但是进入职业培训并不是在学习中被淘汰以后的较差选项,也不是低收入蓝领职业代称。专业性强的职业也会优先录取学习优异的学生。比如瑞士的制表师和机场塔台交通指挥员都是专业性很高、收入顶尖的职业,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凤毛麟角,他们都必须通过职业培训具有联邦高等职业文凭才能就业。
半工半读哦
学徒工教育模式可以实现
“三天工作、两天上课”
瑞士职业教育是学徒制和学校制两种,初中生在八年级或九年级时选好自己想要的职业方向可以申请。学徒制是直接向企业申请的具体的学徒工职位,学徒职位和职业学校挂钩,属于实践和学习两样都不耽误的学徒工教育模式。
申请成功的学徒工一般每周三天在岗位上工作实习,学习相关的技术和知识,每周两天到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的学科。和普通高中一样,学徒工还是要继续学习德语、数学、法语甚至还有体育课,每学年也要通过相应的基础学科考试和一些相关专业技术理论考试。另外,实践工作也由所在的公司进行考核。
我的朋友小源来自上海,她的瑞士丈夫是瓦莱区的一位建筑工人和小承包商。他们的家庭建筑夫妻店也有自己的学徒工,她通过学习考过了十几门课程,成为学徒工基础学科的理论课导师,她的丈夫是学徒工们的实践课导师。每隔几年他俩都会培养出几位合格熟练的建筑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