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的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方法”与“任务”之间的辩证关系。67年后读来,依然给我们颇多教益。
当前,我们正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肩负着历史重任,也经受着时代考验。3200多个地方党委、8.6万多个党组,战斗力强不强、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事关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的实现,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要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学深悟透、常学常新,养成我们党一贯尊崇的工作习惯,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把党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
重视运用科学方法是党的一贯传统
既重视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又重视科学工作方法的运用,保证党实施正确有效的领导,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毛泽东同志始终重视工作方法。在1934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他形象地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毛泽东同志在从革命转向执政的前夕,为全党迎接建设新中国的任务,准备的“船”和“桥”。
莲发藕生,必有其根。十二条党委会工作方法,同样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有其渊源——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提出“每个地方,凡是有党员五人以上时,必须成立委员会”;1927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首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四个服从”……正是对这些实践与探索的总结提炼,才有了对党委会工作方法的系统阐述。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党的领导人一以贯之地强调科学的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党的基本经验、基本方法,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在1980年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带来的“不适应”,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主题就是“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并将“注意工作方法,克服官僚主义”作为三个问题之一进行专门论述。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研究领导科学”。胡锦涛同志强调,“改进领导的方式、方法,要着眼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90多年一路走来,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已经转化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成为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也必然是我们今天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的不二“法宝”。
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寻找答案和办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各级党委(党组)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和方法。
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才能抓住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工作方法。正是缘于这个方法的运用,巡视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把利剑,让有问题的干部“哆嗦”。2021年,在中央首轮巡视启动之际,针对群众对干部作风和廉洁问题反映最突出这个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巡视必须“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就是这短短八个字,磨砺了巡视的刀锋,监督威力陡显,发现了大量作风、纪律、腐败和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十八大以来落马的中管干部中,一半以上的线索来自巡视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