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工作助推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访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程家财
作者:本报记者 王若熙 杨桂青 发布时间:2022.12.22 中国教育报
扫描二维码观看 《做强“留学中国”品牌 增强中国高等教育吸引力》
扫描二维码观看 《厚植留学人员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不断提高教育国际影响力,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前提。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已经提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这一重大论断,此后,这一论断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议题。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工作为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做了哪些工作?我们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程家财。
为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作出重要贡献
记者:留学工作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您亲身感受到的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是怎样的?
程家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提升。从留学工作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看,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留学生生源国。自改革开放到2021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量800万左右,学成回国留学人员数量550万左右。留学人员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万多所高校。
二是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留学目的地国。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留学中国计划》,目标是到2021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根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份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25.8万人,占来华生总数的52.44%。《留学中国计划》制定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来华留学生的质量和层次大幅提升,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三是对外中文教育成效显著。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1年底,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人数超过2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2亿。
四是中外人文交流助力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继俄罗斯、美国、英国、欧盟之后,我国又同法国、印尼、南非、德国新建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上述机制涵盖了所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覆盖国家和地区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2,地域面积的1/4,人口总量的1/6。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支柱。教育对外开放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
五是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全球教育治理方面,中国同46个与教育相关的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合作关系,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APEC教育战略》《全球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公约》《职业技术教育战略(2021—2021)》等国际文件制定过程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近年来,中国先后主办国际职业教育和培训大会、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各国代表亲身感受到中国教育取得的发展成就,同时通过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做法,提出中国理念主张,共同推进全球教育治理。
六是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总体格局。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知识、技术和经验,培养高水平优秀人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支撑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和整体外交事业发展,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大大提升了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助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记者:留学人员在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程家财:从历史上看,留学人员在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