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7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的“新十条”。
离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也有越来越多学生的抗原检测为阳性,学生们担忧自己考前感染,影响备考效率,或在考场上被感染,影响考试状态,甚至影响家人。此前,很多考生一度希望考研延期。
12月12日,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4日至26日举行,各单位将确保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保障考生的合理诉求。
今年最终的考研报考人数尚未公布,不过此前据新东方预测,2023年研究生考试全国报名人数将超过500万,再创新高。
这一届考研人不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还因为疫情防控,很多人在一方逼仄的空间完成了今年的备考——学校里、宿舍里、县城自习室里,甚至不到两平米的床上。
过去两周,一些人进行最后的冲刺,一些人则放弃备考。
因为高烧,张之奇的同学在考前选择回家。他有点可惜地说道,这位同学的成绩非常优秀,之前差一点保研,这次考研的目标院校是四川大学。
两周前,张之奇抗原检测为阳性,现在他的身体也没有完全康复,但复习不能中断。被学校自习室拒之门外后,他在大学寝室备考。寝室里没有暖气,空调吹出的热风往上吹,他和同学只能蜷缩在床上备战。
黄杉杉也还在坚持。她为考试配备了普通口罩、酒精,同学给了她几个N95口罩。但手套、护目镜、抗原仍旧难以购买。
对于学生的诉求,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回答2023年研究生考试有关问题时提到,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核酸阴性考场、核酸阳性考场,以及用于体温异常等突发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考场等。考场内将配备充足的口罩、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每个考点配备至少1名医务人员。
更早之前,针对一些存在赴考困难的考生,教育部提出可以异地借考。
这届大学生经历了近三年的网课学习,如今又继续在艰难的环境中为人生下一阶段的目标而奋战。
张之奇感慨道,“今年能突出重围的,都是勇士”。
“考前感染,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
王希在山东一所农业大学学习作物学,他今年也参加考研。他认为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没有太大竞争力,他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通过人才引进,回到家乡小城。
王希一直在学校备考。12月3日晚,他正在教学楼听考研政治的冲刺课,因十混一阳,他接到疫情防控的电话。经过一番沟通后,他被带到了隔离宿舍。在那里,为了缓解紧张,他一直背书,这可以让他稍微平静。
隔离的4天,他每天测两次核酸,上午晚上各一次,三餐由学校工作人员配送。刚开始,虽然吃喝不愁,但他担心自己被感染。同学送来考研书籍,他也无心复习,每天有效学习时间不超过1.5个小时。
第三四天,因为核酸一直显示阴性,他的担忧少了许多。随着“新十条”的颁布,他在第四天便结束了隔离。但与此同时,学校的防疫状况不容乐观,老师们连夜开会劝学生返回家中。如今学校几乎只有考研的学生。
那几天,很多学校都在劝返学生。淑丽记得,当时,学校的同学陆续离开,只剩下考研、考英语四、六级的学生。但很快,学校便取消了位于几天后的四、六级考试,并通知学生只能在宿舍学习,每天由一位同学下楼买饭,“宿舍的学习效率不如图书馆”。又过了一天,剩下的学生也被劝说返家,原因是学校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杀。
淑丽的家离学校不远,她收拾好东西,带着学校发放的防疫用品当天便回家了。还有很多同学的家离学校太远,他们便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入住酒店。刚开始形势有些混乱,有些同学找不到房子,后来,学校为找不到房子的同学联系了酒店,并谈好了价钱。学校还为学生们提供了租房补贴。
在酒店,通常是几个人住一个房间,没有同伴的人需要和陌生的同学住在一起。酒店的桌子不够用,淑丽在朋友圈看到,有的同学只能趴在床上学习。
如今,淑丽在家备考了一周多。她喜欢学校图书馆的氛围,“看看大家都在学,你没有理由偷懒”。她还喜欢图书馆的铃声,每一次响铃都提示你该去背书或是做什么了。在家里,淑丽的作息也有所变化,上午效率很低,学习时间集中在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