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蒋飞
2022-08-04 15:36:36
意见领袖 | 蒋飞
核心观点
近些年,全国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热这一现象,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对各行业的冲击影响城镇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大力推进也吸引着农民工返乡就业。
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工作环境与城镇职工存在一定差异,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得到关注。解决好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不仅有利于保障民生,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我们结合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有如下特点:农民工数量及工资方面,近五年农民工总人数攀升(2021年除外)、工资不断上涨;农民工去向方面,省内流动增多、跨省流动减少;年龄结构与行业结构方面,农民工平均年龄在不断提高,就业行业以建筑业和制造业占比最高,第三产业比重下降,就业结构需转型优化。
当前逾七成返乡农民工以县域为再就业地点,发展县域经济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有重大的意义。政府应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拓展其就业面,提高其竞争力。对于有创业意愿但资金不足的返乡农民工,应采取降低贷款门槛、税收减免、场地优惠等方式,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事实上农业农村部已发布规划,从四个方面来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各地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预期未来可以进一步带动农民工就业和乡村发展。
1
农民工“返乡热”背景
近些年,全国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热这一现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90.7%。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与疫情对各行业的冲击以及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大力推进有关。
1.1 新冠疫情对城镇就业造成一定影响
自新冠疫情的爆发以来,许多行业都受到了冲击,不少企业被迫暂停营业,就业门槛也随着疫情下就业难度的增大而不断提高。而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农民工来说,疫情之下在外打工生活也面临一定困难。因此,为降低生活成本,同时也为避免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各项限制而误工误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
从数据来看,19年-20年间,跨省流动的外出农民工人数明显减少,从19年的7508万人下降到20年的7052万人,这与19年底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有着很大的关系。2021年跨省流动的外出农民工人数相比上年有所提升,但近几年留省内打工的农民工人数远多于出省打工的趋势并未发生改变。2021年跨省流动外出农民工人数较2021年增加78万人达7130万人,省内流动外出农民工人数135万人达到10042万人。
1.2 国家大力推动乡村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随后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主要表现在:产业带动就业增收能力增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富民产业稳定发展,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乡村建设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等方面。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安土重迁的思想,如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家乡的产业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在家乡就业便可创造可观的收入,那么返乡对于大多数在外漂泊的农民工来说都是更优的选择。因此,在国家的政策倾斜下,在党和人民持之以恒的乡村建设下,返乡就业已经具备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了。
今年2月份,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等返乡入乡创业,鼓励能工巧匠和“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能人在乡创业。推动城市各类人才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依托各类园区、企业、知名村镇等,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孵化实训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打造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业创新孵化载体。5月份,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加强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区域、行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400亿元。
2
农民工的就业情况
2.1 农民工的总量及工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