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三哥 银川晚报
最近几天,可能是家长最焦虑的日子。
相比上月“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本月的中考无疑更让父母们担心,毕竟这意味着一部分孩子将与普高无缘。这些年,全国各地的普高录取率一直不高,维持在50%左右,所以中考成了学业之路上要面对的第一道考验。于是,从幼儿园起,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成了一个家庭的永恒主题,报补习班、买各种资料、熬夜陪读……家长们在“鸡娃”的道路上不遗余力。
在家长看来,“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大学-工作”才是人生“正轨”,可等到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别说被一中、二中这些炙手可热的学校录取,有的孩子连一般的普高都上不了,读大学更无从谈起了,这样的事实,恐怕很多家长都难以接受。(图片来源:vista看天下)
一旦上不了普高,孩子就只能去读中职。单从出发点来看,职业学校是为了培育“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可在大多数人看来,中职只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混日子”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职中毕业的学生,社会认可度低,必然面临工作不好找、学历歧视等一系列问题。虽说进入职中不代表学业之路彻底废掉,还可以继续升学,寻求继续升高职、本科的机会,可最终能“逆天改命”的孩子又能有几个?
所以,相比考得高分、进得好学校的孩子,我们更要关注那些在考试当中失败的人,他们的未来不能被忽视。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并不是要把所有孩子都送入高等学府,也不是把有孩子都培养成科学家、企业家等,其本质意义是让更多人掌握生存技能,培养出更多自力更生的劳动者。
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该是一句空话。用心办好职业教育,给与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实实在在改善办学条件,持续优化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含金量,让毕业的学生能获得更好地待遇和就业前景。只有如此,公众才会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广大家长才不至于如此焦虑。希望孩子能够学业有成,将来出人头地,是父母最本能、最朴实的心愿,如果孩子没考上大学,将来依然可以体面地、幸福地生活,谁愿意如此“鸡娃”?
当然了,想要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别灰心,还是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要坚信,无论将来学计算机坐办公室写代码,还是学挖掘机跑工地干土方,只要热爱生活、热爱职业,把事情做到极致,就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就好比你开车要走贺兰山路,结果一不留神,拐到了上海路。
既然路已经走岔了,抱怨、自责、怪导航都无济于事,继续集中注意力保证安全才重要,不就是多几个红绿灯、晚到几分钟吗?问题不大。
而且,赶上现在贺兰山路修路,搞不好走上海路反而更顺畅……
向上滑动阅览
原标题:《一周宁夏丨相比高考,中考更让家长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