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菜单导航

秘籍!2021各地选科数据发布!快来看看这些选科

作者: 酷学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21年08月13日 12:08:36

  目前,全国共有14个省市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

  3+3高考模式省份: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3+3,考生可选择的组合共有20种:

  第一个“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第二个“3”,指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六个科目中任选3门。

  3+1+2高考模式省份:辽宁、福建、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重庆

  3+1+2,考生可选择的组合共有12种: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

  “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加上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七省(区)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启动改革。初步估计,到2024年,至少会有21省进行新高考。

  提前了解新高考赋分制度,做好选科规划,布局初、高中学习侧重点,才能确保孩子在未来高考时拿到更好的分数,获得更多的选择筹码和机会。

  01

  大数据看各地选科情况

  ▼ 3+3——北京

  2021年北京市选考还没公布,我们看一下2021年选考情况。2021年北京高考人数46538人,具体科目选考人数和比例如下:

  化学选考人数29466人,占比63.32%

  物理选考人数28640人,占比61.54%

  地理选考人数25082人,占比53.90%

  生物选考人数20627人,占比44.33%

  历史选考人数19466人,占比41.83%

  政治选考人数17521人,占比37.65%

  从全市总体情况来看,化学选考人数最多,其次是物理和地理,历史和政治。从整体情况来看,理科科目更受家长青睐,文科科目有些遇冷。

  物理、化学当仁不让地成为学霸厮杀的主战场。不仅学科难度高,竞争更是激烈。

  于是有些各科均衡的学霸,除了选择物理确保专业方向,剩下的选科避开化学,从而避开和其他学霸的正面冲突。

  2021北京高考第一名的王同学,考了722分,她选考的三科是:物理、历史、地理。另悉高考第二名选的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物理、化学、生物,而第三名则选了政治。

  所以,如果化学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可以考虑选择一门文科,减轻一下竞争压力,享受到赋分的红利。

  ▼ 3+3——上海

  通过对上海市2021~2021连续四年的高考选科情况的对比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三门选考科目的“黄金定律”:

  1. 和北京一样,物理、化学是学霸厮杀主战场,难度高,竞争大。

  2. 低分段考生偏爱选考历史、政治,各科均衡的学霸选择这两门,可能获得超出预期的高赋分。

  3. 地理、生物正成为选考的“大众情人"。

  另外,据大数据统计显示,上海高考满分660,580+(目标清北复交及顶尖985高校)的学生中:

  物理学科选考人数高达84.53%!学霸云集、竞争最激烈!

  生物、地理、化学三个科目选考人数比较平均,趋于一致,占比60%以上!

  顶尖牛娃选科政治、历史的人数极少,历史12.37%,政治仅有6.73%!

  一些3+3地区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在地理、生物中必选1到2科,以减小高三后期复习压力!

  ▼ 3+1+2高考省份首选科目情况分析

  从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各省选科数据如下(具体数据请以考试院发布为准):

  江苏省选考物理学科的最多,达到61.94%,其次是河北省为57.71%,最少的是湖北省51.73%。

  除江苏、辽宁外六省市首选物理的学生平均占比约为53.99%,相比“3+理综”高考模式,选考物理的人数有所下降。

  湖北省选考历史学科的最多,达到48.28%,其次是福建省48.12%,最少的是江苏省38.06%。

  除江苏、辽宁外六省市首选历史的学生平均占比约为46.00%,相比“3+文综”高考模式,选考历史的人数有所上升。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对应的大学专业数远大于历史学科对应的大学专业数,即物理学科对应招生计划远大于历史学科对应招生计划。

  趋易避难是人的天性,有些同学为了回避与强手同台竞技,选择了难度较小的历史学科。

  ▼3+1+2高考省份再选科目情况分析

  生物学科江苏省选考最多,达到82.16%,其次是辽宁省71.54%,最少的是河北省55.11%。

  地理学科江苏省选考最多,达到84.17%,其次是福建省56.13%,最少的是辽宁省39.02%。

  化学学科辽宁省选考最多,达到65.04%,其次是湖南省47.13%,最少的是江苏省14.83%。

  政治学科重庆市选考最多,达到49.59%,其次是河北省49.58%,最少的是江苏省18.84%。

  从以上数据可见,学生在首选和再选科目时,都带有明显的博弈倾向:

  平均最高的是组合是物理、生物、地理,16.26%

  排名第二的是大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平均为16.25%

  排名第三的是大文科,政治、历史、地理,占12.76%

  从相关数据看,化学受到冷落的同时,生物、地理成为选科的“香饽饽”。

  不过现在生物和地理成为了成绩中上等学生选择最多的一个组合,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

  在赋分制的前提下,中等生选择这一组合可能也没有优势可言。

  02

  新高考选科必须考量5大因素

  ▼ 学科基础

  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

  1. 分数

  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           

  2. 排名

  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

  高一、高二的排名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高三模拟考试后,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

  3. 知识掌握程度

  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

  ▼ 提升空间

  提升空间是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

  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科潜力

  潜力即为表现出的能力。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只能通过对错题题型的统计,进行模糊判断,比如错题集中在选择题还是大题。

  2. 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判断?只能从平时练习和试卷中判断。错题主要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还是这道题的思考逻辑想不出来、想不明白。补基础易,补思维难。

  3. 学习习惯

  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日常学习,你是喜欢读和背,还是算和练?

  ▼ 兴趣倾向

  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

  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

  根据对老师的喜好选科,高考很可能会吃亏。

  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

  有时候,自己学得好的优势学科,未必是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科目。

  建议可以借助霍兰德职业测试,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兴趣倾向。网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最基础的职业测试。

  ▼ 大学要求

  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

  有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有的专业要求必须选考某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还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

  目标985高校强基计划的学霸同学在此特别注意:

  2021年共有36所名校参与强基计划招生,学霸最好提前了解强基目标校的考试科目,尽量让选科与强基考试科目保持一致。

  举例来说,如果想报清华强基,理科类专业测试:数学+物化综合;文科类专业测试:数学+文史综合。也就是说,选了物理的学生,如果没选化学,则注定与清华强基无缘。

  而如果想报北大强基,笔试科目则不分文理,考试科目一律为:语文+数学。

  对其他名校感兴趣的同学,最好关注官方公众号或者校园官网,提前了解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和校考科目。

  03

  新高考选科必须留意4个细节

  ▼ 别只看总分,要重点看单科排名

  高考每次有排名的考试,不仅要关注总分排名,更要关注单科排名。

  虽然现在考试排名不让公布,但是学生和家长可以跟老师要到个人的详细成绩小条。

  不要沉醉于你的原始分数,赋分后的分数才是关键。

  每次排名都要认真分析,自己对着等级赋分规则表格,自己给自己多估估分。